关于开展2023年长春建筑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遴选工作的通知

来源:教务处  发布时间:2023-10-31  浏览次数:14

各教学单位:
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高[2019]8号),扎实推进我校课程建设,根据《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》(吉教高[2019]5号)、《长春建筑学院课程建设方案》(校教发[2019]19号),现决定开展2023年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遴选工作,有关事宜通知如下。

一、建设目标

全面开展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,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,推进课程改革创新,实施科学课程评价,严格课程管理,夯实基层教学组织,提高教师教学能力,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,形成多类型、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。

二、建设原则

强化建设主体。明确教师在一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,选好课程负责人、建好课程团队,明确课程建设目标。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学术影响力和威信,教学团队结构合理,具有合作精神和优良团队文化。

面向各类课程。按照“两性一度”标准,在不同类型学院、不同类型课程中规划建设一流课程,坚持分类建设、特色建设、协同建设、高起点建设。

突出示范引领。聚焦新工科建设,引领带动各教学单位优化升级课程建设,适当提高课程难度和挑战度,构建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,示范带动课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。

分步建设实施。按照先遴选建设计划项目,夯实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基础,全力打造省级、国家级一流课程的“三步走”规划,支持各教学单位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中建设一批国家、省、校三级一流金课。

三、2023年建设任务

根据《长春建筑学院课程建设方案》中课程建设的目标,2023年度,通过教师自愿报名,各教学单位推荐,校专家组评审产生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。各教学单位推荐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数不少于3门,拟遴选确定校级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15门左右。

四、建设内容

(一)转变观念,理念新起来。以新理念引领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。确立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的理念,提升课程的高阶性,突出课程的创新性,增加课程的挑战度。

(二)目标导向,课程优起来。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,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,破除课程千校一面,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,淘汰“水课”,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。聚焦新工科建设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,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,建设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课程

(三)提升能力,教师强起来。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。强化教学研究,定期集体备课、研讨课程设计,加强教学梯队建设,完善助教制度,发挥好“传帮带”作用。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,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、试讲、考核等环节,方可主讲课程。实现教师职业培训、终身学习全覆盖,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,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、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。

(四)改革方法,课堂活起来。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。强化课堂设计,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,杜绝单纯知识传递、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。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强化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解决好创新性、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,杜绝教师满堂灌、学生被动听的现象。

(五)科学评价,学生忙起来。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。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、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,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,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。加强项目式学习,丰富探究式、论文式、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,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。加强非标准化、综合性等评价,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。

(六)强化管理,制度严起来。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严格课程管理完备师资队伍。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,发挥校内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把关作用,拒绝“水课”进课堂。严格考试纪律,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。严格课程质量评估,在专业认证、教学评估中增加课程评价权重。

(七)政策激励,教学热起来。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。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,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,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,营造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。

五、申报基本条件

(一)申报人条件

1.申报人须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,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。

2.申报人应具有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和清晰的建设思路,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,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
3.申报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良好的师德师风,以及高度的课程建设热情。

4.申报人能够按时保质主持完成课程建设,并能持续推动课程更新和应用推广工作。

5.申报人近3年未出现教学事故或教学违纪行为。

(二)申报课程条件

1.申报课程能站在“立德树人”“以本为本”的战略高度,将思政教育贯穿到课程建设全过程,在课程思政、专业思政中创造性地实现“两性一度”。申报课程须连续开课三年以上(含三年)。

2.课程内容要具有科学性、先进性和前沿性,融入当前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前沿的知识技术,最先进的方法,具备最严密的科学性,课程有一定难度,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要求。

六、申报遴选步骤

(一)课程负责人申报。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自主确定申报课程名称,自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,明确课程建设思路,客观填报申报材料。

(二)教学单位遴选推荐。各教学单位对申报课程进行内部遴选,按照“以评促建”的思路,做好课程建设指导,按限额遴选确定本单位推荐课程(标明申报类别)。

(三)校评审专家组遴选指导。学校依据各教学单位申报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类型和数量,组建评审专家组,对申报建设项目进行评审,确定拟支持的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名单。

七、申报材料及要求

(一)请于20231113日(周)前以学院(部)为单位报送《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》(一式1份,包含附件材料)、《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一式1份,签字盖章)。《申报书》与《汇总表》需同时报送电子版至邮箱:lixinyang1210@163.com文件夹以“xx学院/部”命名,每个子文件夹分别以“申报课程类别+课程名称+申报人姓名”命名。

(二)申报材料报送至行政楼(303室),联系人:李昕阳,联系电话:0431-89752034



附件1:长春建筑学院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参考标准.doc

附件2:长春建筑学院线下一流课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参考标准.doc

附件3:长春建筑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参考标准.doc

附件4:长春建筑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.docx

附件5:长春建筑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.docx



  

      长春建筑学院教务处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31031